文字有光,是不是像古人说的“文章炳然”?
或者这作品好到直接触发了胡晓峰的“幻视”?
都不是。
其实说来很简单,白底黑字对不对,页面上的黑字少了,留白的地方多了,屏幕岂不就更亮一些么?
是的,眼前这本书,文字极少。
平均每行不到十个字?
“七月,
无风。
白湖江堤上,
有少女娉婷的身影。
湖面如鉴,
书生踏波而来……”
在网文时代,有个重要的革新,就是大量使用短句和大量分段。
传统文学中二三百字一段是常事,而网络小说每段七八十个字已经嫌奢侈,随着手机阅读成为主流,屏幕变小,每段的字数更是进一步缩减。
无他,就是让眼睛舒服一点而已。
不过跟传统文学中的诗歌比起来,网文的分段又小巫见大巫了。
眼前这本《剪鸢》的开头,就有点诗化的意思。
诗歌,本来是一种极简的表现,是文学精炼化的顶峰。
然而古人为什么追求极简,不就为了省纸么?
你这几个字一行的文体,也太浪费了些,忘本啊。
但很多人舍不得放弃短小的段落,因为有一个原理是:字越少,读者的关注度越集中。
所以如果有特别希望读者记住的字词,就单独列一行。
久而久之,短句小段就有了滥用的倾向,诗人作者总是贪心的,希望读者能细细品读他们每个字、每个词。
这样做本不算有错,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比较高明的技巧,专业点叫做“延长审美过程”。
然而用的人多了,读者的负担就越来越重。
生活节奏变快了,工作太累了,再没有那么多闲人愿意花力气品读,大家都跳读好吗?
每一行都费神脑补的话,看短诗还行,看长篇小说要累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