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46)(上)3月2日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第四章(四十六)(上)

在上海时西面的远郊区,有个叫回龙镇的地方,据说在几百年前,曾经有一位落难的皇帝在动乱中从北方仓皇出逃,一跑就跑到这里,然后就在这个地方接到叛乱已经平息的好消息,于是便高高兴兴地回去接着做他的皇帝,从那以后,“回龙”就成为这个地方的地名。当然这只是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根据当地文化馆的考证,“回龙”一辞只是古吴音“郭家”的谬读,在历史上,自南宋以后,这附近一直都是郭姓大族的聚集地,在小镇的西头,至今还保留着一座郭姓宗族的祠堂,历经战火和解放后的几次运动,香火依然没有断绝,改革开放以后还愈见兴旺;两年前,印度尼西亚的一个郭氏宗亲会千里迢迢专程回来归宗认祖,并且筹集资金,把祠堂重新修缮了一遍。

可祠堂里终日缭绕的香火并没有给回龙镇带来更多的实惠。自从几年前连接县城和上海市区的高等级公路通车之后,贯穿小镇的那条老公路就不复往日的繁忙景象,回龙镇也渐渐失去了她过往的娇艳容颜和鲜活的气息。

如今走在小镇唯一的大街也就是老公路上,人们还能看见往日繁华时节留下的痕迹:公路两旁全是高高低低的店铺饭馆,它们向公路延伸出来的门脸至今还顽固地挤占着道路的空间;各式各样的招牌和幌子随处可见,不过绝大多数已经落满了灰尘,有些招牌已经缺损,只留下“醉留香饭”或者“子饭庄”这样的的字样,一个卷帘门紧紧锁死的店铺门口还高高地挑着一幅幌子,可黑黢黢的布条根本无法辨认底色,更不要说分辨原本的内容。很多现在还开着门的店铺并没有营业的迹象,也看不到忙碌的人影,摆在门口的玻璃橱柜里空空荡荡,用来遮挡蚊蝇的白纱布泛着让人恶心的黑黄色;有些门口虽然坐着人,但是他们看起来不象是在做生意,倒更象是在乘凉,三五个婆姨凑在一起,一边忙着手头上的零碎活计,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拉话;不远处一个男人把背心撩卷得老高,拱着汗漉漉的肚子,躺在一把竹凉椅上把呼噜打得山响;更有些饭馆甚至都没开门,卷帘门早就失去金属的光泽,只有一层厚厚的土。不时会有车呼啸着穿过勉强还能让两辆卡车并行的公路,在早就被碾压得满是裂痕和坑洼的道路上卷起一团团灰蒙蒙的尘土,这个时候,各种说不上名目的垃圾合着尘土一起飞舞。越过道路两边乌蓬蓬的瓦房顶,能看见远远近近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相同颜色相同样式的瓦房,这些缺少规划的房屋摩肩接踵地紧紧挤在一起,显得既杂乱又破败,就象天边的夕阳一样缺乏蓬勃的朝气。高高低低的电视天线在每一户人家的房顶上耸立着。在这片瓦灰色里,还东一处西一点地点缀着不少白色墙面的双层小洋楼。跨过把小镇一分为二的回龙桥,镇东面的双层小洋楼更多,墙面的白色也更鲜亮。这里还有几栋更高的也更扎眼的楼房。镇政府的办公大楼是镇上数一数二的标志性建筑,就气派堂皇的程度而言,也许上海市的一些区政府的办公大楼也无法与它相比拟。镇政府斜对面的回龙镇中心学校在气派上就差很许多,不过学校拥有小镇上唯一的一栋四层楼房,勉强让人觉得有些欣慰一一好歹孩子们的教育并没有被人忽视。再往东去,镇口还有一圈五六栋三层的楼房;它们都属于一家中等专科学校,那里的几百名学生便是目前小镇上最稳定的消费群体,他们让小镇在寻找到新的可靠出路之前勉强维持着生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