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晁错之后,刘彻点了廷尉赵禹的名,同样命人将廷尉坐位与周围大臣绝席,凸显和加强御史大夫以及廷尉衙门的地位。
这对汉室来说,是一个重dà的改变。
本该是东汉初年才出现的三独坐制度,提前了百余年,出现在汉室。
而且与东汉不同,东汉是外戚将军绝席而坐。
这是因为东汉皇权不稳,需要借助外戚的力量来制衡地方豪强。
但在如今的汉室,御史大夫、廷尉绝席而坐,意味着御史大夫与廷尉得到了皇权的加持,从此,御史大夫与廷尉,可以绕过丞相甚至不需要请示丞相,即可对某些事情做出反应。
这在西元前的封建社会,不啻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而对地方豪强以及不法官吏来说,勒在他们的脖子上的枷锁,无疑更紧了。
许多人仿佛已经看到了新一轮的对地方势力的清洗已经拉开了帷幕。
但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都不在这个上面。
朝臣们现在关心的只有自己的衙门在这次朝局的洗牌中能拿到多少利益?
很快,刘彻就将谜底揭开。
在接下来的九卿衙门排序中,廷尉、内史、少府成了最大的赢家,分列前三,各自收获了新君即位后政zhì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块。
而悲剧的大鸿胪和太常太仆则成了彻彻底底的输家。
尤其是大鸿胪衙门,排名最末,连原本属于他碗里的一些权力,都被新君拿来当成给了太常和太仆的安慰奖。
至于卫尉与郎中令,则依旧保持原有地位不动。
于是最新的汉室金字塔最顶层的政zhì结构新鲜出炉。
丞相、御史大夫依旧保留三公地位,御史大夫衙门甚至地位还有提高,御史大夫绝席而坐后,地位更加独立,不再完全受丞相指导(虽然御史大夫这个官职从设计它的那天开始,就是皇帝用来制衡丞相权力的,绕过丞相单干的御史大夫,在汉室历史上数不胜数,但至少在明面上,御史大夫衙门依旧是丞相府的附属,受丞相指导,然而,御史大夫绝席而坐后,丞相再想插手御史大夫衙门的事情,就要掂量掂量皇帝的反应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