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176章尼龙和化工

热门小说推荐

因为从尼龙的诞生开始,实际上就是开启了石油应用到另一扇大门!石油化工,并不是只有石油裂解、各种油料生产一条途径,还有后世规模更加庞大,和人们日常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的化工产业!

与杜邦的合作,这种新材料的专利可是被亨利掌握了70%以上,那么未来的收益也是按照这个标準分配的。而杜邦也是看到了尼龙的发明取得了什么样子的成就,为此后悔不已。

不过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为了挽回损失,杜邦公司也不敢与鲍尔默家翻脸,那么就剩下一条路——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双方共赢,并开拓更多的新材料!

亨利清楚地知道未来的合成纤维的发展,无非就是在尼龙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比如以尼龙为基础,添加各种其他材料,比如玻璃纤维,然后形成新的材料,使得新材料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耐老化性能有明显提高,而这种新材料就可以用于各宗管道的建设使用,安全而无毒、抗腐蚀。由于这是基于化学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技术耐热性的水平提高了,但一样是可以才于热加工进行粘合、塑形的,这就给工程的建筑提供了更加便捷、省事的布置管线的材料和方式。

给PV增添阻燃剂,就可以用在塑化元件上;增加透明性,就可以当成玻璃的替代品,而和普通玻璃进行複合加工,还可以得到防弹玻璃,用于坦克装甲车的观察窗口、飞机的座舱盖等方面;而更加深化加工后的尼龙丝还可以製造成降落伞、耐拉绳索、汽车轮胎,甚至製造出轻便的防弹衣,降低士兵在战场上的伤亡。

但是这都是一项项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像金属材料一样,化工材料的研发也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的穷举性研究。

别看现在杜邦的研究小组已经得到了初级的合成高聚酯材料,但要在这种高聚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研究,一样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如果说,杜邦家族看到这种材料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亨利的委託研究项目,所有的收穫、包括专利在内,都是属于亨利的,而杜邦是拿不到一点边角碎料的。

这如何能让杜邦甘心。

但是如果让杜邦从亨利手里买下专利,也是不现实,一个明显地理由就是亨利不差钱,以杜邦家族的能量,怎么会不知道亨利给美联储弄来一大笔国外的黄金,增加了美联储的黄金储备的事情,而亨利也获得了美联储支付的数十吨黄金的报酬呢!要知道,杜邦作为美利坚在化学工业和炸药产业上的巨无霸,手里的现金也不可能比亨利多——仅仅就是那几十吨黄金就够杜邦家族一梦了,更不要说杜邦家族的重资产全在各种工业厂房、设备以及科研方面!

但是,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小家族出身的家伙,杜邦也不是吃素的,杀了人吞了钱的事情,杜邦不是不敢干,但面对现在实力明摆着接近甚至超过摩根和洛克菲勒的鲍尔默家族,那么杜邦还是洗洗睡吧。

另一个理由是,亨利对于开发这种高聚酯材料,具有很明显的作用,很多东西都没有经过几次试验,就在亨利模糊不清的提示下,成功了!不得不让杜邦家族怀疑亨利是不是从哪里搞来的技术,只不过缺乏一些必要的步骤,否则鲍尔默家完全可以抛弃杜邦,另起炉灶的可能。

于是,杜邦家族最后下达的指令是,与鲍尔默家族,与亨利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必要时可以合资,甚至双方交换股权,结成更紧密的经济联合体!目的只有一个,保证杜邦家族在美国化工界的绝对优势!

对于杜邦家族传来的善意,正好符合了亨利对杜邦家族的推测,现在杜邦家族吞下了鱼饵,那么下一步就是双方的换股交易了——美国又一大家族将成为亨利的盟友。

亨利对于愿意和自己合作的朋友总是可以很大方的,比如他从德国弄来的合成氨工艺以及设备,一直就在小规模生产,成品全部用在了自己的安保公司——运到缅甸和菲律宾的炸药基本上都是亨利自己生产的。没有和外界进行交易,也就没有人会注意亨利的这家小公司。

当时的美国生产炸药和发射药的公司有很多,多亨利一家根本就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是亨利从德国获得的合成氨技术,并不是没有化工巨头注意,包括杜邦和洛克菲勒还有仅次于杜邦的化工企业陶氏在内都和亨利有过谈判的经历。

不过由于当时美国并不缺这方面的资源,——德国发展合成氨是因为从智利获取天然硝石的海上运输可能被英国截断才发展的,但美国并不需要,没有哪个国家会不远万里专门跑到太平洋东部对美国进行封锁,那可是在美国家门口,不害怕被美国打个遍体鳞伤、四肢瘫痪吗?所以即使亨利拿回了合成氨技术,也没有几家公司表示势在必得。

不过,这倒是让亨利避免了自己公司因为弹药供应问题被别人卡脖子的情况出现了。反正安保公司现在进行的主要是训练以及少量的低烈度的局部战斗,自己的小化工厂和弹药生产线(也是德国货)的生产就足够自己的消耗了。至于提供给华夏民党军队的军火弹药,那有美国政府来买单,不用亨利自己麻烦。

但是天然硝石毕竟是有消耗殆尽的那一天的,不可再生资源嘛。美国肯定还是要搞自己的合成氨生产的,因为合成氨的用途可不仅仅是炸药的生产,还有更多的化肥生产需要的。

自一战结束后,美国的众多大型化工公司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此时在想到德国搞回合成氨的生产技术,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恢复元气的法本公司,可不是呢吗好说话的,一战后被亨利敲诈走那么多的技术资料和技术人员,已经让法本公司肚子痛了,这会儿换了一波美国公司又来要购买合成氨生产技术,那是要法本公司的命的问题啦!

还是杜邦的动作最快,也由于和亨利合作的缘故,是最先想起来亨利弄走过法本技术的,于是藉助两家更深入合作的档口,就提出了将合成氨技术加入到双方合作的目录里边。

对此,亨利也是欢迎的,毕竟亨利不是神仙,没有那么多经历去照顾不同领域内的企业的发展,有杜邦帮助分担化工领域的研究和经营,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两个家族的合作,自然不能让一家出力,另一家享福,要对等的嘛。不过亨利家族的产业还是比较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核心企业(在美国,有核心企业纳税和没有核心企业纳税是不同的),但是杜邦家族有啊,如果要是从整个家族角度进行换股,固然能增加双方合作的深度,但不管是对于杜邦家族还是鲍尔默家族都是不合适的——肯定有一方要吃亏的,不是股份上,就是要进行资金补偿。如此,还不如就直接在分公司或者子公司阶层进行合作,那么双方就都有合适的企业可以进行对等的交换了。

比如对于合成氨工艺,杜邦就可以拿出一家州一级的子公司来与亨利的小公司进行合并,资产和技术都是可以计算近股份的,这样大家谁也不吃亏。至于未来公司规模能扩张到什么程度,甚至合并杜邦以及其他化工企业,那就是管理人员的本事了。

还有杜邦中央实验室的卡洛瑟斯研究小组,合资后,亨利为卡洛瑟斯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设想和研究方向,但最重要的还是抽出尼龙丝,并且儘快工业化生产!

亨利的纺织厂就可以马上将尼龙丝变成产品,让杜邦和鲍尔默两家都在这方面好好的搂一把,这样中央实验室也有动力继续其后的开发——利益才是加快研发进度的最大动力!

就比如现在,马可就已经和杜邦谈妥了明年对卡洛瑟斯研究小组进行扩充的投资,準备将其扩大十倍,让更多的研究人员同时进行各种实验,只要有一组实验得到成功,就马上可以开展大规模的下一步研究,如果说原本的卡洛瑟斯小组是点,那么现在的小组就是面,用铺天盖地的大网,来捞起尼龙丝这条狡猾的小鱼。

如果原本从发现高聚酯材料到发现抽丝现象,需要两年,那么新的小组可能只需要两个月;从抽丝到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需要8年,那么进一步扩大的小组可能就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要知道自从尼龙丝袜诞生,就成为了广大女性的恩物,从来就不愁销售,战后恢复销售时竟然能在几个小时里售空,就可以知道尼龙丝袜的魅力,那可不是女人能够忍受不买的!

原时空历史上,尼龙丝袜从1.5美元一双,卖到战争时期的20美元一双,要知道同时期的美军普通一兵的月薪才50美元,而英国士兵的更少,只有15美元,可见一双尼龙丝袜是何等的抢手货,但是生产製造成本呢?

如果不摊进研发成本,一双尼龙丝袜的成本不过0.5美元,加上摊薄的研发成本,也不过0.8美元,也就是说一双尼龙丝袜的毛利润就接近了一半的售价!而一双尼龙丝袜的重量才不过十几克,那么一顿高聚酯材料可以製造多少双丝袜?可谓是暴利!一点也不夸张。难怪二战结束后杜邦再不是以炸药生产出名了,那个名声全部被丝袜的名声掩盖住了。

但是杜邦的炸药坏名声掩盖住了,并不等于杜邦不再生产,军火工业向来属于暴利行业,杜邦怎么可能丢掉这么大一块肥肉呢。

所以,亨利的鲍尔默家族和杜邦家族的合作,就必然要涉及军火行业,对杜邦来说,就是炸药和推进药(发射药)了。炸药也是在二战中,因为战争的原因而得以再次突飞猛进的发展的,比如着名的C4炸药的前身C1、C2、C3,就是在战争期间得以发明并不断改进,一直到1956年C4诞生。

这种炸药因为只能被电雷管引爆,所以属于非常安全的一种炸药,甚至可以用来点燃取暖!如果提前在二战期间研发出来,那么不管是对德国人还是日本人来说,都将是一个灾难!

仅以其安全性来说,如果将大量的C4炸药投送到华北敌后战场,那么大家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还记得电影里是如何表现C4炸药的威力吧!

对于特种作战来说,C4更是一种极为好用的炸药,不说别的,仅仅就C4炸药可以按照目标来使用剂量,就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特点。

有了C4,那么阔剑地雷的製造就更方便了,士兵们在前线,就可以用C4炸药结合前线上找到的诸如铁钉子一类的东西,製作成简易的地雷,那将是敌人的噩梦和自己士兵的福音。——而这需要的只是一小块C4加上一小根电雷管以及乾电池和电线就可以了。而这些东西,亨利是準备作为标準装备给每一个士兵都配发的,与弹药相比,这点东西根本占不了什么负重,但是却多了一个给士兵保命的手段。

还有其他可以和杜邦合作的项目,比如迷彩伪装染料、给士兵使用的炭黑涂剂,海水染色剂、防鲨剂等等有关化学工业的内容,甚至是更高效的高标号汽油,——杜邦一样也涉及到了石油化工领域,而标準石油也并不是每个唯一可以生产高标号汽油、柴油的企业。

在亨利和洛克菲勒家族一天还存在矛盾的环境下,亨利都不準备给自己的对手增加实力。这还是因为背后让推动亨利和摩根家矛盾的结果,那么直接和亨利发生冲突的小摩根呢?亨利是以更多的佔有美联储发言权、投票权的方式进行反击的,另外就是收购更多的原来摩根家族佔主导的银行的股份,从摩根家族的根基开始和他们竞争!

1925年和1926年亨利还并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动作,不过从1927年开始,摩根家族倒霉就要开始了!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