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终于还是来了。
官家尚武,官家还是少年时,就初现端倪了。
可这些年,官家只是在军备上改进,并没有试图去提高武将的地位。那怕是两次大征战,武将的地位依然被文臣压着。
可现在的讲武堂……
谁都能想象到,从讲武堂走出的将领是怎样的。
国朝的殿试,是把文臣都在名义上成为天子门生,而这讲武堂,武将直接就是天下门生的出身。
还怎样抑武扬文?
关键是,官家的这一番安排,似乎并没有有损文臣,反倒是让文臣有了武将的弟子。
这时候政事堂的诸公会不会有些懊恼呢?
早知道就直接压制朝堂臣工的诉求了,早知道应该跟司马君实、欧阳永叔一起反对来着。
可现在偏偏让官家借了势,还借的是文臣的势。
当然,也不全是懊恼。富弼就没那感觉。他记得官家还是太子时跟他交流过……这应该是向两条腿走路推进吧。
所谓的抑武扬文,怎么说呢。从太祖朝时,太祖杯酒释兵权,担心武勋世家的逆反,加上前朝因武而乱,不得不拉拢文臣,甚至出言与士大夫共天下,无非是在失去武将或者说惹了武将之后的做法。
即便如此,武将并没有没落,毕竟天下是武将打下来的。
到了太宗朝,那一次北伐,本来节节胜利,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结果军卒将领因为赏赐之事,产生的懈怠之意,导致大好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功败垂成。
也使太宗对武将有了厌烦之心,从而刻意打压,对整个禁军体系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造成了后来禁军的沉沦。
而文臣,在这个问题上推波助澜,把开朝时留下的那点军力彻底败光了。
同时,将领们得过且过,践踏法令条例,克扣军卒饷粮,就那样一步步让军不成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