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4章 千头万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这实际就是固定军费,让枢密院和三衙有自己独立的财政能力,同时减少中书的麻烦。现在的军费很复杂,分属几个衙门。平时的俸禄,归属三衙。每月定了数额,将领士卒自己到粮料院去领,其间无数争端。粮食是小米还是大米,还是麦子白面,月月不同。发的钱还有折支,有多少折支换成其他货物,这些货物价格,无数争端。节日赏赐,多来自于皇帝从内库发出来。名目是赏赐,其实已经是固定了。

成为军费,按年月拨转,由枢密院和三衙负责,就少了许多麻烦。

听了杜中宵的话,几个大臣议论纷纷。有的赞成,现在全国统一发行纸币,有了这样做的基础。有的反对,认为直接把钱拨到枢密院和三衙,中书少了制约军队的手段,军队的独立性更强了。

杜中宵道:“以后军中事务,特别是禁军事务,都归属于枢密院和三衙管理,其余衙门,包括地方官员,都不能过多插手。禁军是国之重器,主要对外作战,自然诸多不同。”

王尧臣道:“若是国内有乱,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一般来说,国内有乱,应该由厢军解决。乱子过大,厢军解决不了,才由中书行文枢密院,派出禁军平乱。一旦出动禁军,就是敌我之战,不一样了。”

文彦博摇了摇头:“这样如何使得?便如前几年的恩州王则之乱,不动用禁军,岂能平定?迁延时日必然生变,更加难以处置。”

杜中宵道:“相公,似王则之乱,多少年才有一次的事情。若是发生,中书行文枢密院即可。若是军制改完之后,当时参战的许多军队,本来就该是厢军序列。以后的禁军,专用于对外战事,跟厢军会有很大区别。差的可不是士卒,而是方方面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