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卷 王者归来 第780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谢非的电影越发成熟。

从《我们的田野》中的理想主义到《本命年》的生命底色,谢非对人性与社会的认识更进一步,而到了《黑骏马》时,他更是返璞归真,重新回归到诗意的精神家园。

1986年至1987年,谢非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开阔眼界之余,他也开始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

回国之后,谢非迎头碰上了市场经济和文化转型,文学界和电影界的创作也都开始聚焦这种社会变革。谢非反思,自己前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过于单薄,他开始深入挖掘更为丰富真实的人性。

于是,谢非将柳恒的小说《黑的雪》搬上银幕,即1988年的电影《本命年》。

影片展示了个体户青年李慧泉苦恼而又无意义的生活,刻画了一出丧失理想和信仰后的人生悲剧。谢非想以此“为一代青年立传”,表现社会变动在城市普通人身上的反映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与《我们的田野》相比,《本命年》同样将镜头聚焦在年轻人身上,也同样是对真诚、理想和美的呼唤,但泉子无意义死去的灰暗结尾却与《我们的田野》中的理想主义截然不同。

这种客观冷峻的呈现,恰恰表明了谢非对生活的认识更为清醒和成熟。

另外,演员江文,摄影师肖封(章艺谋的同学)、录音师武凌(田庄庄、江文的影片都由她录音)等“第五代”青年影人的加入,也使这部电影颇具几分现代色彩。

此后,谢非继续着自己对人性的思考,拍摄了《香魂女》(1993年)。影片表现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既折射出华夏农村妇女命运的不幸,展示了她们纯洁、辛勤和坚强的本色,同时也对她们的愚昧与不觉醒进行了温和的批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