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永历十二年春正月,为了笼络东南,永历帝在定国的建议下,遣使册封延平郡王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其部将王秀奇为祥符伯、马信为建威伯,另封原鲁王政权兵部右侍郎张煌言为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由于目前云、贵、川各级文武官员中,大多都是秦藩旧部,各处汛守当初也皆由孙可望所设,若想要出兵抗清就必须先行稳固内部。然而此事牵涉太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势必会削弱永历政权的稳定。
这些人在多年治理地方或是行军作战中都表现出了不错的才干,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时半会儿间根本找不到那么多人替换。可如果不加撤换,随着孙可望降清,这些人又都是潜在的威胁,一旦清军来犯,保不准他们会不会在孙可望的劝说下临阵哗变。
在两难的抉择下,定国决定采用折中的办法,并没有展开大面积整顿,只是将部分与孙可望较为亲近的十几名文武官员给控制了起来,并将各营诸将按照军功大小重新配属部队,打乱了原先的指挥系统,又将原秦藩旧部称为“新军”,自己旧部称为“旧军”,予以分别对待。
定国此举尽管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但却对抗清大局缺乏全面考虑,将注意力过多放在了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上,更是犯了临阵易将的兵家大忌,严重削弱了前线的指挥部署,引起原秦藩旧部的严重不满。
当初文秀在贵州时,对局势有着清醒的判断,他积极收拢那些溃散的原秦藩兵将,从中挑选出三万精锐,加以改编训练,用以防守前线各处隘口。正是由于文秀的豁达大度,尽管孙可望叛逃,但最终跟随他降清的不过只有五百余人,且没有一个重要将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