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这段时间以来,伊霍诺夫斯基一行在直隶的生活很繁忙,其中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找房子——这件事情确实令大汉帝国的官员们有点难以理解,实际上这种使、领馆的概念对于十七世纪的中国官员们来说有些陌生,在以前的历史记载中,国与国之间外‘交’活动很少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或者说不是采用“驻大汉国大使”这种说法。
如果说有类似情况的话,倒可以拿《史记》上的某些事件来比较一下,不过那个时候的大使不叫大使,正确的名称叫“质子”,至于稍微低级的隶属官员,那也根本没有什么秘书参赞或者武官之类头衔,中国人的说法一般叫什么“主薄”或“从事”甚至“食客”之类。总而言之负责接待洽谈的礼部官僚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根本不知道这帮人到底是来干什么——或者说是这么理解:既然没有打仗,彼此之间又没有什么直接威胁,那这帮家伙干嘛在北京长住呢?
因为缺乏沟通了解的关系,俄罗斯沙皇帝国在北京的大使馆建立过程中还闹出了一些小小的笑话,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大汉礼部官员就搞不清楚这个所谓“俄国大使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一听说人家准备长驻,而且不打算住大汉的贵宾馆,这边官员们就有点犯难,经过多次调研会议,礼部尚书李绂大笔一挥,专‘门’拨了一笔银子准备给人家盖房子,而且还专‘门’行文总参谋部衙‘门’,要求大汉军方派出‘精’锐部队进行保护。
在大伙儿的心目中,这个大使馆大概就是一个“贵宾馆别院”,可能是人家老外不大喜欢“市井喧闹”,很喜欢咱们的“田园风情”或者“淳朴乡土”啥的,总之就是很文人、很诗情画意的那种——这个论调很对诸位大人的胃口,众人于是对一众俄国使者顿生敬仰:果然不愧是大国使者啊!格调就是这么出尘飘逸。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