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罢考经帖墨义和诗词对于苏轼来说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王安石也说的比较明白,这些东西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不过苏轼和大多数人一样考虑到天下士子寒窗十数年学的便是这些,都希望能借此一步登天,考场高中,一旦罢考会寒了士林众多学子的心,尤其苏轼还是四川人,蜀中学子的强项便是这几门,他要是在这个时候不站出来说几句,那对于自己的威信也是大受影响。//、qb⑤、c0M//士林中人对于罢考这几门考试题目的反感,这也是当初王静辉所顾忌的,要不然早在几年前他就下手了。
虽然今年还要考诗词墨义,但朝廷已经把罢考的意图明确的表示出来,以这几门课程取士的比重肯定会逐年下降,而宋初太祖太宗皇帝所主张的以策取士的主张将会重新加以确立,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朝廷只要把这个意图明确的向士林表示出来,相信应考的举子都会慢慢转移自己的主攻方向,对此王静辉从来就没有怀疑过,想到自己在原来生活的时空中,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试范围无论怎么变化,考生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来适应新的考试规则,相比之下这个时候以渐进的方式来改变规则已经是非常稳妥的方式了。
王安石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朝廷统治高层对于罢考经帖墨义已经达成了共识,不过是在今后几年中慢慢的改变其比例,这项考试被罢考是迟早的事情,也算是达到了他的初衷。以前王安石和驸马交往的过程中不是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王静辉也把自己的观点明确的告诉过他,不过他自己着急想急于培养变法的实用人才罢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