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周近两百年来国运渐衰,儒家也随之呈现出江河日下的颓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儒林文坛、诗坛尽皆没落。
百年无文章,百年无诗词,以后史书里会如何评价这一段历史?又如何评价这段历史里儒家的各位领军人物?
比如吴浈,比如王宗羲,比如陆渊。
对于一心想要流芳百世、千古留名的三位大儒来说,对沈浪的诗才可谓甚是眼馋。
古往今来,只有诗词最动人心,也只有诗词才能传承千古,若是徒弟哪天灵感顿起,写出一首能够流传后世的《赠吾师XXX》,岂不令师快哉。
确实,诗词这东西只能妙手偶得,但他能得一首,就未必不会有第二首啊,宁杀错,不放过。
再者,沈浪对与兵法的那些见解,两个石头的实验,都证明了这是一个思想自由,不受禁锢,还勇于挑战,很有想法的男孩纸。
大儒们见微知著,心里便把沈浪定位成了可造之材,一块璞玉。
东明德当然也明白这个理,但他生性淡泊,崇尚无欲无求,虽然也有些惜才,却并未生收徒之心。最终,他实在看不下去,阻止了三人的口吐芬芳,提议让沈浪先到书院学习,至于拜师的事,之后再另说。
三位大儒想了想,也觉得收徒乃是要紧事,还需要对沈浪多做一番考察,只要不让另外两个老匹夫抢了先手就行,当下颔首同意。
见三人同意,东明德目光温和,看着沈浪,问道:“你可愿到仙留学院来读书?”
沈浪哪有拒绝之理,急忙躬身作揖:“学生见过诸位老师。”
而后,又转向郑夫子,感激道:“多谢郑师为学生引荐,郑师大恩,学生没齿难忘。”
若不是郑夫子的刻意引荐,凭他的身份,不可能搭上仙留学院这艘大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