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朱慈烺本来是打算让空军使用苏-30与“台风”这两款双发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
但随着“台风”成为舰载机,这个设想就不太可能变成现实了。
不论是苏-30MKI还是苏-30SM2都无法上舰,想要从甲板起飞,要么不满油,要么不满弹。
在满油且满弹的情况下,使用弹射器都无法让这两款重型战机飞起来。
所以海军直接打包了“台风”,取代“王鹫”,成为舰载机的主力。
而苏-30MKI与苏-30SM2由于作战半径大,载弹量高,成为了空军的头牌。
其他俄系战机都要为其提供弹药,苏-34战斗轰炸机与苏-35战斗机则成为了器官捐献者。
苏-35虽然是制空型战斗机,却是单座款,难以兼顾对地对海攻击任务,苏-34的设计思路则刚好相反。
可以说苏-35与苏-34是以苏-30为基础,研发出来的两款专项战机,苏-30刚好是多用途战机的平衡点。
双发双座,兼顾制空、对地、对海,可以说是放大版的“阵风”。
如若大明帝国的航空工业能吃透苏-30,就能直接进步十年以上。
吃透KF-21的话,能少走二十年弯路。
只吃透KF-16……
那就跟原地踏步差不多!
力争到1850年,大明帝国的战机制造能力达到150年后的水平。
每年支援郑成功一千架“台风”,同时卖给波洛一千架同型号战机,不会影响海军列装“台风”。
英国与西班牙大礼包加起来,每年能召唤出六千架“台风”,刨去出口的部分,还能剩下四千架。
只要不发生类似于新西兰海战那样规模的战斗,大明海军航空兵每年能获得四千架“台风”,几乎是用不了的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