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直以来,罗兰都明白一个道理。
信息的好坏,是不可控的,但发布信息的人,是可控的。
很多看电影追剧的家伙时常会惊呼,好莱坞的尺度太特码的大了吧!奈飞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竟然拍出《纸牌屋》这样的剧集博人眼球,难道不怕被人报复吗?
他们当然不怕,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
《纸牌屋》的首席编剧鲍尔-威利蒙,曾经做过查尔斯-舒默、霍华德-迪恩和Hillary-Clinton的助理,他比谁都清楚,谁能黑,谁不能黑。
所谓的黑暗,所谓的大尺度,不过是已经曝光,无足轻重,可以给大众看的东西!
而那些不能给大众看的,又或者说即便曝光了也必须降低影响的东西,观影的人次和宣传力度,就会呈直线下降,就比如说——《黑水》。
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萨姆-门德斯的《1917》相比,《黑水》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好么?如果非要说现实和讽刺,它不比《寄生虫》更能震撼人心?
可它就是没火,所有的消息都被压下去了,甚至连半个无足轻重的奖项和提名都没有拿到,更讽刺的是,《黑水》出品方同一年出品的《美国工厂》,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最讽刺的是什么?
是《黑水》出品公司两年前出品的《华盛顿邮报》!
它至少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影后提名,并且让人感慨,那个同一年捣鼓出《辛德勒的名单》和《侏罗纪公园》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时隔二十多年,仍旧宝刀未老,能同时贡献出《华盛顿邮报》和《头号玩家》。
而《黑水》和《华盛顿邮报》的区别在哪?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