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虽无有寻到魏雍州刺史郭淮,然攻下上邽,吴懿亦颇为欣慰。
被丞相诸葛亮指定为节制陈式等部、攻掠天水郡的主将,他自是知晓,上邽县对于此番兵出陇右的意义。
是故,当大汉的旗帜,在上邽城池飘扬时,他瞬息间便有了“幸不辱命”的卸下重负之感。
亦忍不住喜逐颜开,侧头目顾一人,而谓之。
“上邽城内邸阁、武库不损而下,皆伯约所进‘四面楚歌’之功也!我定如实将此功禀于丞相,以嘉伯约所谋。”
然也。
四面楚歌之策,乃是姜维所谏。
初,他被魏天水太守马遵所弃、冀县父老疑而不纳,无奈投降于大汉时,丞相正忙于赶赴街亭驻守。便以他熟悉天水郡情况,将之留在了吴懿军中,供参详军情。
而吴懿率军攻打上邽月余,城池将破时,不想多造杀戮。便抱着试试的心理,问姜维可否有思,可让那城内士卒莫作无谓抵抗。
姜维本乃冀县人,熟悉魏军士卒秉性,便有了瓦解军心的“楚歌”。
效果斐然。
作为雍州刺史驻地,上邽城内邸阁所存粮秣,以及武库所积军辎极多。
今得之,于汉军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再夺下一县之地。
《孙子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大汉北伐,本就苦于粮秣转运。
哪怕是有了独轮车与铁索运粮,也要受限于从蜀地至陇右的数百里路途,中间所消耗的人力及物力。
且又因积弱式微,而让军械亦然不丰。
如此情况下,吴懿喜不自胜,声称为姜维请功亦是情理之中。
“不敢当都督之言。”
闻言,姜维连忙执礼,声音略带凄然,谓曰,“维本被弃之人,承蒙丞相不弃,容我苟活于世,已感铭五内。今都督不疑我,且不以维粗鄙愚钝,以大事问之,维已然难报见信之恩也,安敢居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