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有人疑惑,古代皇权不下县,就算唐国进行了制度改革,有些大基调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一百个县需要上万名官吏,实在太多太不现实了,缩减一半都嫌多。
事实上这里面有好几个大误区,第一个认识误区就是‘皇权不下县’,这个观点并不正确。
正常情况下,朝廷对基层的统治是很深入的,起码在制度上直接管到了乡村一级。
就以秦汉魏晋为例,乡村干部多的令人瞠目结舌。
乡里的官吏包括乡啬夫、乡佐、乡三老、乡干、乡司、游徼、里正、里胥、里尉、里魁、里治中、里父老、里祭酒、里祭尊、里长史、社长、亭长、鼓史等。
还有邻长、伍长这种村小组一级的干部。
其中乡三老、里父老,看名字会让人误以为是家族长者担任,事实上并非如此,它就是国家的行政职务名称。
就和县的行政长官叫县令是一样的,乡三老、里父老也只是一个名称,担任这个职务的很可能就是个一二十岁的年轻人。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又源于另一个更大的知识误区。
我们习惯性的以为,中国的乡村自古以来就是以血缘、姓氏为基础汇聚而成,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
或者说以姓氏、血缘形成村落的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悠久。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宋朝之前,国家是严禁百姓以血缘、姓氏为纽带,大规模居住在一起的。
世家贵族可以同姓居住在同一个广阔区域,但普通百姓不行,原因就是害怕百姓抱团不利于统治。
不论是朝廷还是地方世家贵族,在这一点是利益是一致的。
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会人为调整百姓的居住地点,把一些人口多的家庭打散安置在不同的村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