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双方侦骑相遇的初期,类似这样的战斗场面不断的重演。
逼的蒙古侦骑不得不变得更加谨慎的同时,也不得不加强了侦骑的规模,从十人小队,提高到三个牌子头一起行动。
而且,遇到陈宪的侦骑的时候,这些蒙古侦骑再也不敢迎头就冲了,他们往往在百米外就停下脚步,用轻箭吊射百米外的陈宪骑兵。
这些年下来,火绳枪和三眼枪的制造方法,不可避免的扩散了开去。
陈宪很早就意识到,他根本不可能阻止火绳枪的外流,上万条枪发到士兵手里,有遗失的,有战死士兵丢掉没有找到,有连士兵和枪支一起失踪的,这些年下来,火绳枪至少丢掉了几百把。
当陈宪第一知道外面有人开始仿制火绳枪的时候,他还以为是自己工厂的技术流传了出去。
但当他拿到第一把外面仿制的火绳枪,他就知道,这种技术很可能不是从他工厂泄露出去的,而是外面有工匠根据他流失的火绳枪,破译了这种简单火枪的制造方法。
原因很简单,外面仿制的火绳枪枪管后方的封口并不是罗丝,而是直接热锻焊接封口。
当初制造火绳枪的时候,陈宪钻了牛角尖,非要按照资料图纸,用螺栓来作为枪管后端封口,实际上,用热锻直接焊封,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将来枪管内部磨损严重时,不那么容易返修。
当外面的仿制火绳枪第一次出现后,火绳枪的制造技术就很快扩散开来,在金军和华北的地主豪强军队中流行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陈宪会轻易将火绳枪的生产技术卖给宋国人的原因。
所以,蒙古人并非第一次见火绳枪,实际上,作为一个新兴的军事组织,他们对于新武器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敏感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