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百零五章 文王四友,治臣十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白括...白括...”

拿着陈翰翻译出来的铭文内容,李教授对照着自己翻译出来的版本,皱着眉头说道:“这里的白字,应该是通伯的。”

“伯,长子也。”

“在两周时期,给兄弟排序一般就是用伯仲叔季四字,伯是嫡长子,仲是老二。”

“虽然说,并不清楚“伯仲叔季”这种排序方式是否能追朔到西周初年,但是这枚编钟是春秋末年铸造的。”

“所以这里的“白”,在春秋人眼里,通“伯”字应该是没问题的。”

陈翰认同的点点头。

这个说法还是很合理的,“白”通“伯”的例子在其他铭文中也有不少。

而且周代铭文也确实喜欢这么记载,“伯X”“仲X”之类的人名屡见不鲜。

这里铭文里的“白括”,应该是名字叫做括的长子,并不是他的名字就叫伯括。

这种铭文上记载的“名字”,并不是本人真名或者全名的情况,在夏商周时期都很常见。

比如,商王们经常用天干地里的“甲乙丙丁”来取名,并不一定说明他们真的本名就叫天乙、太丁、太甲、武丁之类的。

现在学术界有部分学者认为。

这里的“甲乙丙丁”也许只是一种祭祀名,是这些帝王死后,后人给他们从天干里选择一个日子来当做祭祀日期,类似于宗周后来的庙号。

因为商的祭祀文化很浓郁,不像周朝只祭祀几代祖先。

这样就导致同时要祭祀的祖先太多了,为了避免混乱,就为这些先王们按照十天干来祭祀。

比如成汤,记载的名字叫履,但是在甲骨文里却叫“大乙”,说明商人是在乙日祭司他的,而前面的“大”,也是核算日期的一种方法。

大乙、帝乙、小乙、祖乙分别代表了每一月不同的乙日,这样就不会搞混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