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阿嚏!阿嚏……”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赵新,突然觉得鼻子发痒,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这是谁在念叨我?”他一边掏出手帕擦着鼻子,一边偷偷往隔壁的教室看了过去。
沈璇穿着一身清代男性棉袍,戴着个小瓜皮帽,正拿着碳水笔在一块白板上写着字。赵新的位置和沈璇相距也就二十几米,从侧面看去,穿着棉袍的沈璇除了脸庞明艳动人,身材曲线竟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正在写字的沈璇心有所感的扭头看去,却见赵新正在低头用手帕擦着鼻子。她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随即脸就是一红。
“老师,您怎么了?”一个孩子弱弱的举手问道。
“没,没事。来,这个字念……”沈璇抛开胡思乱想,拿起桌子上的教鞭,指着一个简化字和旁边的拼音,开始讲解。
说起来,沈璇一开始上课时,看到赵新给她的教材上那些被删减的不成样子的“简化字”时,气就不打一处来。这还能叫字吗?
可当赵新随后又拿出一套《汉语拼音方案》时,沈璇从一开始的迷糊,到最后变得对赵新极为佩服,甚至有了一些崇拜的情绪。
在后世的历史上,扫盲运动最高潮、效果最显著的五十年代末,最大功臣其实是“推广汉语拼音”,而不是后人普遍认为的“汉字简化”。
(以五十年代的山西万荣县为例,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一直在做扫盲工作。但是经过几年努力,收效甚微。由于农民们只能利用农闲时进行扫盲,识字的回生率很高。当采用了《汉语拼音方案》公后,万荣县找到了扫盲的好方法。据当时报告记载,一般农民15到20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100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个。进入六十年代,全国扫盲运动即将告一段落,文盲率已从1949年的80%以上,一下子降低到33%左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