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九百六十九章 御驾亲征

热门小说推荐

<!--go-->

洛阳失守,司马懿退守虎牢关的消息,传到邺城,曹叡大概有半盏茶的时间,没有任何反应。

完全懵了。

曹叡真的有点无法接受洛阳丢失的那种挫败感。

这比当初曹丕丢失关中的挫败感还要大。

关中丢了也就丢了,毕竟曹魏的统治核心在中原,在河北,关中也不过是收回来不到十年而已,丢了,不过是丢了一个保护中原的屏障而已。

但洛阳.那是中原核心。

本来曹魏的是依靠着中原,河北两条大腿前进的,可现在,被人硬生生的砍下一条腿来.你让曹叡怎么去接收这个事实。

别说什么只丢了一个洛阳,河东,河内,颍川,甚至河南的东半部都还在曹魏手里这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洛阳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还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含义。

洛阳一丢,中原人心就会出现动荡,不管是河东,河北,还是颍川,人心一旦散了,这些地方丢失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当曹叡终于接受洛阳丢失这个事实之后,曹叡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调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北部诸郡的所有郡兵,到邺城集结。

他要御驾亲征,夺回洛阳!!!

可惜,这封诏书,没有最后下达下去.负责处理诏书的陈群一看到曹叡下了这样的诏书,立刻进宫求见曹叡,诉说利弊。

是,天子的想法,他陈群很清楚,同样的,他也不是不明白曹叡这么做的用意。

洛阳关系到整个中原的得失,事关大魏半壁江山,曹叡要想夺回,很正常。

但问题是,现在的情况,并不允许曹叡这么做。

调四州之兵来邺城,不是不行,但四州有多少兵可以调,这是个问题。

冀州的郡兵,全让曹真带领着去征讨辽东公孙渊了,现在虽然一时平定了战乱,但曹真光说大胜,平定了叛乱,自身损失了多少,曹真都是含糊其辞的一笔带过.你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可以连续作战的冀州郡兵?!

幽州的郡兵,在辽东公孙渊叛乱之时损失了近半,现在那点兵力还要留在幽州,看住辽东,防止辽东野心家在曹真回军后复叛,轻易也不能抽调。

青州的郡兵,也要负责防卫地方,毕竟东吴已经占据了青州南部的北海郡,而东吴战船之能天下第一,真要抽调青州北部郡兵来邺城,却导致东吴渡海而入青州北部,全据青州,那也是得不偿失的问题。

至于并州的郡兵.如今北面的异族倒也老实,一时间翻不出太大的浪花出来,从并州调兵,倒也不是不行。

但,天子御驾亲征,要跟蜀贼在洛阳打一场大决战,可不能就带这么点兵,如此仓促的去应战。

陈群虽然只是一介文官,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陈群还是知道的。

如今已经是二月份,正是春耕的时节,抽调如此多的兵力士卒南下去征战,势必会影响到北地的春耕。

而过了春耕,也是传统意义上青黄不接的时代,一家百姓在这个时候有可能会面临饥荒而活不下去,对一国财政来说,这时候也是需要动用老本的时候。

别的不说,要准备南征的粮草,这些钱粮消耗,就足够让陈群头痛了。

这年头,哪怕是曹魏的粮食储备也不算太多,硬要打仗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打完了以后,不管输赢,朝廷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好吧,退一步说,就算粮食储备足够,能支撑大军南征,但,需要派多少兵马,任用何人为将,进攻路线如何规划,怎么吸引蜀贼主力进行决战.这些,都需要提前制定好。

可不是说你天子御驾亲征,带着兵马跑到洛阳城下去攻城,就可以夺回洛阳的。

再一个,御驾亲征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万一有个闪失,那大魏可能真的要赔上国运了这种情况,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战争不是儿戏,御驾亲征就更不能儿戏,绝对不是曹叡在盛怒之下,一道诏书就能决定的事情。

身为三朝老臣,托孤大臣,同时又是总理尚书台的尚书令,陈群必须劝说曹叡,收回成命。

要打,可以,但不能跟现在这么草率,这样于国无益。

不得不说,陈群的劝说,是成熟的,老成持重的.直接给曹叡说了一个哑口无言。

曹叡到底不是那种昏庸暴躁的主君,他其实脑子还是很清醒的,只不过刚刚在愤怒之下,根本来不及思考那么多现在被陈群给劝说了,自己也慢慢冷静下来了,终于也意识到,现在搞御驾亲征,不是什么好主意。

但,也不能就这么坐视蜀贼占据洛阳啊,一旦让蜀贼在洛阳站稳了脚跟,中原人心的向背,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这个问题,其实陈群也知道,曹叡说的是有道理的别的不说,现在颍川郡那边,“人心”就已经相当不稳了。

更别说距离洛阳更近的河东,河内两郡.如果没有一条黄河拦着,恐怕那边的“人心”,会比颍川郡更加混乱。

所以,陈群向曹叡建议,曹真率领的冀州郡兵,还是有必要继续南下,支援虎牢关,给洛阳的蜀贼制造足够的压力的。

同时呢,并州郡兵要调用,问题不是很大,不如就调并州郡兵南下,去支援守卫河东。

至少,先把阵线维持住,安定一下中原人心,然后,再考虑怎么爆兵,怎么规划进军路线,怎么重夺洛阳的问题。

曹叡冷静下来,认真的思考了一番后,决定还是听从陈群的计策而行。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问题并州刺史毕轨并不擅长军事,让他领兵去支援河东郡,主持河东郡防务,别说曹叡,就是陈群都不怎么放心。

现在的大魏可禁不起有人带兵瞎浪了,毕轨这人处理政务还行,领兵作战,还是得派一个信得过的人过去。

可现在,大魏朝廷内部,还有值得信赖的,能带兵出征的将领么?!

这个值得信赖,不仅仅是指对大魏忠心,重要的是,他也要有让曹叡能够放心把兵权交给他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陈群向曹叡提出了第一个建议人选——汝南太守,郭淮。

真要论起如今大魏朝中,有统帅三军能力,可以跟诸葛亮,张溪等人掰掰腕子的人,大概就只有司马懿,郭淮,曹真三个人了。

司马懿如今新败,刚刚丢了洛阳,在虎牢关据守,你再让他节制并州郡兵,遥控指挥河东防御,显然不现实。

再说曹叡也不乐意啊.现在曹叡一听到司马懿的名字就觉得心烦,当初对他的希望有多大,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曹真就更不用说了,经过这次快速平定公孙渊的叛乱后,曹叡对这个族叔的能力又有了信任,交给他去做也放心。

但问题是,先不说曹真没回来呢,就算回了邺城,他也需要领兵南下支援虎牢关,主持守卫兖州,他也脱不开身。

那么,就只有郭淮可以调用了。

至于郭淮手里的汝南三县.跟整个中原比起来,那三个县的得失,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大不了,把那三县的守军都调到许昌去,或者让陈泰兼顾三县防御,都可以。

反正以陈群看来,这会儿最大的威胁是蜀贼,东吴那边,也不是不能争取合作的对象,这三个县,就算丢了也权当是争取合作的代价了。

因此,陈群想曹叡推荐了郭淮,调郭淮北上,率领并州郡兵守卫河东。

这其实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郭淮的能力,就是诸葛亮遇到了,也得头疼半天的但奈何,曹叡不这么认为。

这个郭淮吧,能力是有的,但这些年的战绩,实在是让人提不起信心来。

而且,根据朝中众臣的普遍共识,郭淮的能力,并不比司马懿强,甚至是,司马懿的名声,要比郭淮大得多.没办法,这些年郭淮总打败仗,相反,司马懿确实表现的更好,朝中群臣们就算想替郭淮吹嘘,都吹不起来。

总而言之吧,曹叡虽然也知道郭淮的能力在如今的朝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问题是,郭淮对阵蜀贼的战绩实在让曹叡不敢把并州大军交给他.万一他再给浪没了呢?!

陈群一看曹叡对郭淮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居然还有所犹豫,顿时也知道,天子并没有要启用郭淮的想法。

那就推荐第二个人吧。

故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夏侯霸,被陈群举荐了出来。

一方面,夏侯霸也算是宗室将领了,在信任度上,天生有优势。

另一方面,夏侯霸确实是夏侯渊诸子中,军略能力最强的人。

当然,陈群之所以会推荐夏侯霸,也跟夏侯和在这次洛阳攻防战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

夏侯和最终还是跟随着司马兄弟一起撤到了河内郡,而他在这次作战中的表现,司马师不仅如实记录了下来,而且还稍微美化了一下,送到了司马懿哪里,最后由司马懿随着自己的请罪战报一起,送到了邺城。

司马师和司马懿故意美化夏侯和的表现和作用,其实也是没办法,谁让他们父子没有守住洛阳呢。

司马懿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这次自己丢失洛阳,天子肯定要问责,而这时候卖一个人情给夏侯和,也是希望夏侯渊一脉能在关键的时候领这个情,帮着自己在天子面前开脱一下.这父子俩抱的就是这么一个心思。

可陈群没想那么多,他看到战报后,发现整个洛阳战役,虽然夏侯和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但至少公忠体国,同时也识时务夏侯渊的第七子,一直没啥名气的夏侯和都这样了,一直以善军略而名声在外的夏侯霸,应该能力也不能差到哪里去吧?!

既然天子不信任外姓将领,那这次推荐一个宗族将领,总可以了吧?!

(本章完)

<!--over-->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